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28日,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担任主承办单位,联合计算所、沈阳自动化所、软件所、声学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为共同承担单位。 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下设模式识别与机器感知、人工智能基础、语言与知识处理、智能机器人、复杂系统智能等5个教研室,拥有59位专任教师,其中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4人、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15人、IEEE Fellow 12人;拥有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人工智能学院坚持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科学和关键技术,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将形成科研、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互补,专业化培育与定制型培育结合的教育科研体系,涵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及培训等人才提升项目。 人工智能学院欢迎国内外同行在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助力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注意: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计划招收推免硕士生21人,其中包括8人为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推免硕士招生,普通招考计划招生6人。 2.人工智能专业硕士全日制(华大专项)计划招生26人,其中包括推免硕士生13人,普通招考13人。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计划招收直博生42人,其中包括(华大专项)直博生8人。 4.本目录中为2025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培养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 欢迎各位优秀同学报考!
单位代码 | 80206 | 单位地址 | 北京市玉泉路19号甲 | 邮政编码 | 100049 |
联系部门 | 人工智能学院 | 联系电话 | 010-88256615 | 联系人 | 付老师 |
电子邮件 | aiyzb@ucas.ac.cn | 目录类别 | 直博生 | ||
网址 | http://ai.ucas.ac.cn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 42 | ||
01 (全日制)人工智能(华大专项) |
陈唯军
|
||
01 (全日制)人工智能(华大专项) |
彭智宇
|
||
01 (全日制)人工智能(华大专项) |
金鑫
|
||
01 (全日制)人工智能(华大专项) |
徐讯
|
||
01 (全日制)人工智能(华大专项) |
刘心
|
||
01 (全日制)人工智能(华大专项) |
方晓东
|
||
01 (全日制)人工智能(华大专项) |
刘龙奇
|
||
02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三维视觉与分析 |
王颖
|
||
02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三维视觉与分析 |
肖俊
|
||
02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三维视觉与分析 |
姜海勇
|
||
03 (全日制)AI+交叉学科 |
王颖
|
||
03 (全日制)AI+交叉学科 |
肖俊
|
||
03 (全日制)AI+交叉学科 |
姜海勇
|
||
04 (全日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
张宝贤
|
||
04 (全日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
姚郑
|
||
05 (全日制)边缘计算 |
张宝贤
|
||
05 (全日制)边缘计算 |
姚郑
|
||
06 (全日制)强化学习 |
赵冬斌
|
||
06 (全日制)强化学习 |
张宝贤
|
||
06 (全日制)强化学习 |
姚郑
|
||
06 (全日制)强化学习 |
魏庆来
|
||
07 (全日制)无线通信网络 |
张宝贤
|
||
07 (全日制)无线通信网络 |
姚郑
|
||
08 (全日制)图像与视频处理 |
向世明
|
||
08 (全日制)图像与视频处理 |
雷震
|
||
08 (全日制)图像与视频处理 |
李兵
|
||
08 (全日制)图像与视频处理 |
杨戈
|
||
09 (全日制)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 |
杨戈
|
||
10 (全日制)社会计算与大数据解析 |
郑晓龙
|
||
11 (全日制)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控制 |
侯增广
|
||
11 (全日制)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控制 |
王硕
|
||
11 (全日制)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控制 |
景奉水
|
||
11 (全日制)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控制 |
李恩
|
||
11 (全日制)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控制 |
程龙
|
||
12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 |
董未名
|
||
12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 |
赫然
|
||
12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 |
申抒含
|
||
12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 |
孟高峰
|
||
13 (全日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
刘成林
|
||
13 (全日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
谭铁牛
|
||
13 (全日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
孙哲南
|
||
13 (全日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
董晶
|
||
13 (全日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
张煦尧
|
||
14 (全日制)多模态机器人 |
黄岩
|
||
15 (全日制)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 |
宗成庆
|
||
16 (全日制)仿生机器人 |
王宇
|
||
17 (全日制)服务机器人感认知 |
曹志强
|
||
18 (全日制)无人驾驶与智能交通 |
吕宜生
|
||
19 (全日制)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 |
董迪
|
||
20 (全日制)机器人视觉 |
邹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