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3人。   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研究为职责使命的研究机构。重点开展光化学转换和光电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转移转化,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源头创新;着力突破非线性光学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件核心关键技术,保持和扩大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致力推进低温工程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大科学工程和航天工程等重要领域的跨越性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将理化技术研究所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功能材料与技术、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低温科学(工程)与技术、仿生超浸润界面科学与技术、国家安全相关技术、生物基材料与医用技术装备。全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组。   理化所自1978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2个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3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14人,硕士生导师70人,现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0余人。   2016年8月31日,理化所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牵头成立了国内外首个未来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推动我国科技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围绕未来可能产生的变革性技术进行前沿探索,围绕未来技术提前布局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力争建成国际一流的复合型交叉人才培养基地和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首批启动的7个教研室里有3个由理化所主办,光物质科学与能源技术教研室、仿生智能材料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和液态金属物质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开启了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   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导师力量雄厚,研究生住宿条件优越,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研究生在读期间享有丰厚的奖助学金(硕士研究生约50000元/年,博士研究生约80000元/年,含学业奖学金),此外,还可申请中国科学院各类冠名奖学金。 热烈欢迎大家报考理化技术研究所,预祝各位同学保研成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网址:http://www.ipc.ac.cn/ 微信公众平台:中科院理化所研究生教育(微信号:ipcyzb)

单位代码 80030 单位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邮政编码 100190
联系部门 研招办 联系电话 010-82543436 联系人 邱波
电子邮件 yzb@mail.ipc.ac.cn 目录类别
网址 http://www.ipc.ac.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预计招生 备注
070207 光学
1
01 (全日制)全固态激光
王小军
02 (全日制)全固态激光及应用
王志敏
03 (全日制)固体激光、非线性光学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申金
04 (全日制)大功率固体激光及其频率变换技术研究
薄勇
070300 化学
25
01 (全日制)超分子光化学1
吴骊珠
01 (全日制)超分子光化学1
佟振合
02 (全日制)超分子光物理光化学
李嫕
03 (全日制)有机光化学
王雪松
04 (全日制)药物释放系统
高云华
05 (全日制)超分子光化学2
张丽萍
06 (全日制)聚酰亚胺等功能高分子制备及应用研究
吴大勇
07 (全日制)功能有机分子的光化学合成
丛欢
08 (全日制)纳米光电器件
师文生
09 (全日制)胶体与界面化学
赵濉
10 (全日制)功能界面材料
江雷
11 (全日制)仿生功能界面材料
王树涛
12 (全日制)光催化太阳能转换;金属配合物超分子组装
陈勇
13 (全日制)人工光固氮
赵运宣
14 (全日制)光化学及影像材料
周树云
15 (全日制)仿生智能界面科学
闻利平
16 (全日制)先进复合材料科学
张敬杰
17 (全日制)仿生光学材料、智能软物质
宋恺
18 (全日制)生物材料
牛忠伟
19 (全日制)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
贺军辉
20 (全日制)有机光功能材料
赵榆霞
21 (全日制)有机化学
陈懿
22 (全日制)具有纳米通道结构仿生超浸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超双亲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田野
23 (全日制)生物基材料的绿色制备、改型与生物活性研究
郭燕川
24 (全日制)高分子结晶与物性调控;新型储能材料研究
薛面起
25 (全日制)光功能材料
曾毅
26 (全日制)流体界面多功能自组装膜的构筑
张路
27 (全日制)仿生绕流操控材料
董智超
28 (全日制)光电功能材料组装与器件
吴雨辰
29 (全日制)新型仿生材料
只金芳
30 (全日制)氢高效清洁制备和利用中的纳米催化材料
张铁锐
31 (全日制)仿生抗粘附界面材料
孟靖昕
32 (全日制)仿生界面交叉科学
孔祥玉
33 (全日制)超分子光化学3
李旭兵
34 (全日制)光化学合成
郭晓宁
35 (全日制)光功能材料及飞秒激光微纳加工
郑美玲
36 (全日制)超分子光化学,有机室温磷光,发光探针
陈玉哲
37 (全日制)微纳米球形粉体材料的软化学法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严开祺
38 (全日制)光刻胶、光化学还原CO2
陈金平
39 (全日制)控冰科学、控冰材料
王健君
40 (全日制)控冰冷冻材料
金晟琳
41 (全日制)多相光催化反应界面科学
施润
42 (全日制)超分子光化学4
叶晨
43 (全日制)光电功能材料
黄智源
44 (全日制)仿生智能粘附和柔性器件
张飞龙
45 (全日制)生物分离材料
宋永杨
46 (全日制)纳米多孔材料限域电催化
李翠玲
47 (全日制)仿生结构色功能材料和器件
李明珠
48 (全日制)射线成像材料及器件
孙承华
49 (全日制)能源催化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尚露
50 (全日制)一维纳米传感器在单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穆丽璇
51 (全日制)复合型功能颗粒材料
安振国
52 (全日制)光酶催化的有机合成
周奇
53 (全日制)碳基纳米电催化剂设计及活性位点调控
陈广波
080502 材料学
7
01 (全日制)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探索
林哲帅
02 (全日制)微纳结构制备、结构分析与性能研究
孟祥敏
03 (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季君晖
04 (全日制)红外辐射陶瓷材料
李江涛
05 (全日制)抗菌材料 、生物材料及其应用
张维
06 (全日制)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王京霞
07 (全日制)低温材料及其物性研究:(1)新型负热膨胀材料探索和机理研究(2)低温区绝缘材料和绝缘系统的电气特性研究(3)材料低温下的物性研究
黄荣进
08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
姚吉勇
09 (全日制)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王晓洋
10 (全日制)非线性光学材料物理及新型材料探索
康雷
11 (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高技术应用材料
孟宪伟
12 (全日制)功能晶体材料
张国春
13 (全日制)低温复合材料
肖红梅
14 (全日制)反常力学/热学性质光电功能材料的探索及光电功能材料微观机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
姜兴兴
15 (全日制)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夏明军
16 (全日制)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合成与应用
谭龙飞
17 (全日制)明胶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工艺与医学应用研究
张兵
18 (全日制)海水降解高分子材料
王格侠
19 (全日制)热电材料,弹热材料
周敏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7
01 (全日制)制冷及低温技术;流体热物性;低温流体传热
赵延兴
02 (全日制)新型制冷/热泵/余热利用/太阳能发电
罗二仓
03 (全日制)工程热物理与液态金属前沿交叉
刘静
04 (全日制)小型低温制冷机、斯特林发动机热声系统
戴巍
05 (全日制)混合工质制冷
公茂琼
06 (全日制)低温技术,热泵技术
杨鲁伟
07 (全日制)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系统
李来风
08 (全日制)空间脉冲管制冷技术,空间复合低温制冷技术,极低温制冷与系统集成技术
梁惊涛
09 (全日制)脉冲管制冷,线性压缩机
蔡京辉
10 (全日制)先进空气储能系统研究、材料低温处理及低温系统研究
王俊杰
11 (全日制)低温系统过程优化、透平机械膨胀制冷、低温流体分配系统、低温真空获得技术
熊联友
12 (全日制)基于低品位能源高效利用的智慧能源技术、工艺制冷与热泵技术、中药现代化技术与装备节能
张振涛
13 (全日制)微流体相关技术与应用
桂林
14 (全日制)大型氦低温制冷系统关键设备研制
伍继浩
15 (全日制)大型氢氦低温制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刘立强
16 (全日制)制冷空调新技术1
田长青
17 (全日制)磁制冷与新型制冷技术
沈俊
18 (全日制)低温生物医学、液态金属和微纳米技术交叉研究
饶伟
19 (全日制)热声发电,热声制冷
胡剑英
20 (全日制)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的集成调控研究
谢秀娟
21 (全日制)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
高波
22 (全日制)制冷空调新技术2
邹慧明
23 (全日制)流体热物性、制冷与低温
董学强
24 (全日制)新型热声热机、自由活塞斯特林热机、数值模拟
余国瑶
25 (全日制)低温传热技术及低温系统
徐冬
26 (全日制)先进芯片散热技术、液态金属功能材料、低温生物医学
邓中山
27 (全日制)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稀释制冷
赵密广
28 (全日制)热声学、交变流动传热传质
杨睿
29 (全日制)脉冲管制冷,交变流动
陈厚磊
30 (全日制)材料低温力学、超导磁体绝缘系统、金属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黄传军
31 (全日制)小型高效机械制冷技术,极低温制冷技术
刘彦杰
32 (全日制)制冷及低温工程;低温透平膨胀机;大型氢、氦低温系统;氦气提取
彭楠
33 (全日制)制冷与低温工程,大型低温制冷系统应用,低温换热器研究
李正宇
34 (全日制)大型低温系统流程与控制技术、低温温度计量技术、热声技术
周刚
35 (全日制)交变流动复杂流动传热、热声发动机、斯特林发电机
陈燕燕
36 (全日制)固体材料激光冷却,低温光学制冷技术,辐射平衡激光
钟标
37 (全日制)低温及氢能材料研究
师莉
085400 电子信息
4
01 (全日制)全固体激光技术
杜仕峰
02 (全日制)激光微纳米加工
董贤子
03 (全日制)固体激光技术与激光工程
杨晶
04 (全日制)激光应用、先进材料的光学应用、机器视觉
田昌勇
05 (全日制)新型全固态脉冲激光产生及其变频技术研究
刘可
06 (全日制)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郭亚丁
07 (全日制)激光技术及应用、激光显示技术
高伟男
08 (全日制)紫外/深紫外激光,光电功能材料特性表征,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
王丽荣
09 (全日制)固体激光技术
申玉
10 (全日制)固体激光及其频率变换技术
卞奇
085600 材料与化工
10
01 (全日制)轻质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潘顺龙
02 (全日制)仿生高分子材料,界面离子传输与能源转化
周亚红
03 (全日制)先进材料及其结构的轻量化、功能化和智能化
廖斌
04 (全日制)新型功能聚合物材料
张玉玺
05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改性
王萍丽
06 (全日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田野
07 (全日制)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刘丽娟
08 (全日制)天然高分子的先进加工及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卢伟鹏
09 (全日制)纳米新能源材料
佘广为
10 (全日制)理论计算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肖红艳
11 (全日制)石墨烯功能改性和应用研究
王超
12 (全日制)提高石油采收率过程中的界面现象及新型驱油技术
张磊
13 (全日制)可见光催化产氢,氢气存储与释放
于天君
14 (全日制)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操建华
15 (全日制)光动力抗肿瘤、光动力抗菌、光电化学转换
周前雄
16 (全日制)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
田华
17 (全日制)纳米能源催化材料
周超
18 (全日制)控冰科学与材料
刘樟
19 (全日制)功能晶体材料
涂衡
20 (全日制)红外陶瓷辐射冷却新技术;宽屏耐蚀电磁屏蔽涂料
李永
21 (全日制)烯烃异构化研究及其产业化
马望京
22 (全日制)超浸润界面化学
张锡奇
23 (全日制)非线性光学晶体探索与生长
公丕富
24 (全日制)诊疗一体化
关山月
25 (全日制)功能复合材料
黄贵文
26 (全日制)纳米医学:纳米材料可控制备及其肿瘤检测与治疗应用研究
任湘菱
27 (全日制)功能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孙继斌
28 (全日制)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夏静
29 (全日制)液态金属材料和微流控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
李雷
30 (全日制)金属及纳/微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应用;复合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
张志颖
31 (全日制)光功能材料设计、合成、表/界面性能研究;光功能材料在环境、能源领域应用研究
刘云
32 (全日制)仿生超浸润伤口敷料
时连鑫
33 (全日制)抗菌防霉材料、降解塑料、改性塑料和清洁材料等领域研究和开发
甄志超
34 (全日制)绝热材料及性能研究
王平
35 (全日制)高热导陶瓷基板材料、宽温域熵调控材料
杨潇
36 (全日制)电场调控超浸润界面液体动力学研究
戴浩宇
085800 能源动力
9
01 (全日制)热声发动机、交变流动换热
吴张华
02 (全日制)制冷及低温工程
陈六彪
03 (全日制)极低温制冷技术及低温系统技术
李建国
04 (全日制)极端环境用材料低温物性研究、低温仪器/装置研制
张恒成
05 (全日制)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氦气压缩技术
胡忠军
06 (全日制)气体吸附过程中若干现象的研究
卢峻峰
07 (全日制)液氦温区低温制冷技术
王娟
08 (全日制)微尺度传热;喷雾冷却;新型制冷技术
徐洪波
09 (全日制)空间能源系统、空间斯特林发电机
牟健
10 (全日制)低温与制冷、热声技术及应用
王晓涛
11 (全日制)制冷及低温工程、线性压缩机、微振动机理及抑制
荀玉强
12 (全日制)混合工质制冷/热泵 高热流密度散热
郭浩
13 (全日制)新型压缩机技术及热系统
唐明生
14 (全日制)液态金属在柔性电子、生物医学、热控管理方面的交叉研究
王倩
15 (全日制)低温温度计量、低温流体热物性
张海洋
16 (全日制)斯特林发电机和微流控技术
李瑞杰
17 (全日制)自然工质循环优化及高效利用
杨俊玲
18 (全日制)材料深冷处理改性;材料低温特性;材料工艺、组织优化
顾开选
19 (全日制)中低品位热能高效利用、吸收式制冷与热泵、储冷/热、热致浓差发电
鹿丁
20 (全日制)热声/斯特林发电、热声/斯特林制冷、直线电机、自由活塞发电机动态响应特性及其控制策略
张丽敏
21 (全日制)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低温储氢技术
王昊成
22 (全日制)稀释制冷、绝热去磁制冷、低温磁屏蔽
卫铃佼
23 (全日制)空间小型制冷技术、空间节流制冷技术
马跃学
24 (全日制)低温材料、低温技术及低温力学
孙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