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1975年,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研究机构。 中心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定位,发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三大学科的综合优势,围绕国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生态环境科学前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贡献。 中心始终坚持积极引进和自主培养杰出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现有职工55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研究员153名。 中心拥有6个专业的博士学位培养点、6个专业的硕士学术学位培养点和2个专业的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生态学、化学均获评A+。自1978年恢复招生研究生以来,中心已培养50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向高校、研究院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输送了大批生态环境领域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6年拟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6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62名,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2个专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6名。另外为国科大杭高院代招环境科学专业学术型硕士18名。以上学术型及专业型方向均接收免试推荐生。同时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中甄选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5年)。其中直博生预计招收20名,免推硕士生预计招收46名(含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代招免推硕士生预计11名。10月中旬公布实际录取推免硕士生人数,请统考考生关注中心主页“通知公告/招生”栏)。 中心各招生专业均欢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报考! 中心各招生专业均欢迎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报考! 本目录中标示的招生人数为2026年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培养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
单位代码 | 80042 | 单位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政编码 | 100085 |
联系部门 | 教育处 | 联系电话 | 010-62849161 | 联系人 | 冯娟 |
电子邮件 | fengjuan@rcees.ac.cn | 目录类别 | |||
网址 | http://www.rcees.ac.cn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备注 |
070302 分析化学 | 1 | ||
01 (全日制)环境过程和环境分析化学 |
刘稷燕
|
||
02 (全日制)核酸表观遗传修饰色谱质谱分析、高通量测序分析 |
赖玮毅
|
||
070303 有机化学 | 1 | ||
01 (全日制)色谱分析与环境有机化学 |
王亚韡
|
||
02 (全日制)环境有机化学 |
张庆华
|
||
071300 生态学 | 4 | ||
01 (全日制)城市生态风险评价 |
陈卫平
|
||
02 (全日制)微生物组与生态系统过程 |
郭雪
|
||
03 (全日制)水生入侵生物的污损机制与防控 |
李世国
|
||
04 (全日制)生态系统生态与景观生态 |
吕楠
|
||
05 (全日制)生态系统数值模拟和定量遥感 |
石浩
|
||
06 (全日制)流域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生态效应 |
苏静君
|
||
07 (全日制)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及功能、全球变化遥感、全球变化生态学 |
苏泳娴
|
||
08 (全日制)流域生态水文、景观生态 |
孙龙
|
||
09 (全日制)生态水文,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
王聪
|
||
10 (全日制)生物多样性保护 |
杨洪波
|
||
11 (全日制)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组与土壤健康 |
张丽梅
|
||
12 (全日制)城市景观格局与模拟 |
周伟奇
|
||
13 (全日制)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资产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
肖燚
|
||
14 (全日制)区域生态管理与政策,可持续发展 |
贺桂珍
|
||
15 (全日制)大气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
王章玮
|
||
083001 环境科学 | 18 | ||
01 (全日制)大气气溶胶和臭氧化学 |
陈天增
|
||
02 (全日制)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监测技术开发 |
杜晶晶
|
||
03 (全日制)干细胞毒理学 |
Francesco Faiola
|
||
04 (全日制)微生物介导的有毒金属环境转化与循环 |
郭瑛瑛
|
||
05 (全日制)核酸表观遗传修饰色谱质谱分析、高通量测序分析 |
赖玮毅
|
||
06 (全日制)新型污染物的分子毒理学研究 |
李建中
|
||
07 (全日制)环境过程和环境分析化学 |
刘稷燕
|
||
08 (全日制)污染物分析与溯源 |
刘倩
|
||
09 (全日制)环境计算毒理与机器学习 |
刘娴
|
||
10 (全日制)污染物催化降解与资源化利用 |
麻春艳
|
||
11 (全日制)环境微生物组学与生物技术 |
马安周
|
||
12 (全日制)环境污染与健康 |
马娟
|
||
13 (全日制)细颗粒物的生物分布及转化 |
戚豫
|
||
14 (全日制)生态/环境毒理 |
秦占芬
|
||
15 (全日制)环境毒理与健康(一) |
宋杨
|
||
16 (全日制)污染物定向生物转化与资源化 |
王雯
|
||
17 (全日制)色谱分析与环境有机化学 |
王亚韡
|
||
18 (全日制)大气化学、气溶胶化学、残留层化学 |
王永宏
|
||
19 (全日制)污染物环境过程机制及风险评价 |
魏东斌
|
||
20 (全日制)微生物碳循环与土壤健康 |
肖可青
|
||
21 (全日制)环境分析与污染化学 |
徐琳
|
||
22 (全日制)环境有机化学 |
张庆华
|
||
23 (全日制)环境化学毒理学 |
朱本占
|
||
24 (全日制)环境土壤学与环境生物学 |
朱永官
|
||
25 (全日制)大气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
王章玮
|
||
26 (全日制)环境健康(为国科大杭高院代招) |
傅建捷
|
||
083002 环境工程 | 7 | ||
01 (全日制)水污染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 |
柏耀辉
|
||
02 (全日制)大气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控制 |
单玉龙
|
||
03 (全日制)饮用水安全保障与新污染物控制 |
董慧峪
|
||
04 (全日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原理 |
韩云平
|
||
05 (全日制)水质净化与资源能源回收 |
胡承志
|
||
06 (全日制)环境功能材料智造及饮用水智控 |
李佳礼
|
||
07 (全日制)水深度处理与消毒 |
李梦凯
|
||
08 (全日制)固废处置与资源化 |
刘振刚
|
||
09 (全日制)膜法水处理技术 |
马百文
|
||
10 (全日制)水质净化原理与技术 |
曲久辉
|
||
11 (全日制)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
高迎新
|
||
12 (全日制)新污染物智能感知与控制 |
孙猛
|
||
13 (全日制)环境与能源催化、大气污染控制化学 |
徐光艳
|
||
14 (全日制)水质转化机制及控制技术 |
杨敏
|
||
15 (全日制)环境催化和大气污染控制 |
余运波
|
||
16 (全日制)污水数字技术 |
郁达伟
|
||
17 (全日制)生物质催化转化与高值利用 |
张江浩
|
||
18 (全日制)工业废水与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 |
张伟军
|
||
19 (全日制)水处理的高级氧化还原技术 |
赵旭
|
||
20 (全日制)固体废物资源化 |
朱建新
|
||
21 (全日制)饮用水输配过程水质风险转化与控制 |
庄媛
|
||
0830Z1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 1 | ||
01 (全日制)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资产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
肖燚
|
||
02 (全日制)区域生态管理与政策,可持续发展 |
贺桂珍
|
||
085700 资源与环境 | 13 | ||
01 (全日制)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一) |
安广宇
|
||
02 (全日制)环境界面化学 |
陈博磊
|
||
03 (全日制)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 |
盖超
|
||
04 (全日制)生态系统服务管理 |
韩宝龙
|
||
05 (全日制)流域水环境模型与水质目标管理 |
江燕
|
||
06 (全日制)环境分析与毒理(一) |
江桂斌
|
||
07 (全日制)生态修复技术评估;人地关系耦合 |
姜维
|
||
08 (全日制)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二) |
孔令昊
|
||
09 (全日制)机器学习赋能环境计算化学的机制解析 |
李浩
|
||
10 (全日制)环境监测及污染物的毒性毒理研究 |
李娜
|
||
11 (全日制)环境毒理与健康(二) |
李圆圆
|
||
12 (全日制)水体氮污染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
刘春雷
|
||
13 (全日制)大气环境化学与工程 |
刘俊锋
|
||
14 (全日制)反应性气体与气溶胶源汇机制 |
刘鹏飞
|
||
15 (全日制)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与农业碳中和 |
罗磊
|
||
16 (全日制)环境功能材料规模化制备与应用 |
牛红云
|
||
17 (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新污染物识别与转化机制研究 |
潘文筱
|
||
18 (全日制)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刻画与优化 |
钱雨果
|
||
19 (全日制)微生物资源与应用 |
申聪聪
|
||
20 (全日制)新污染物混凝及膜滤去除技术 |
苏兆阳
|
||
21 (全日制)低碳水处理功能材料与生物技术 |
孙移鹿
|
||
22 (全日制)微纳颗粒识别与生物效应 |
谭志强
|
||
23 (全日制)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修复生态学 |
王辰星
|
||
24 (全日制)区域流域水污染控制 |
魏源送
|
||
25 (全日制)土壤矿物与有机质互作、土壤生态修复 |
伍松林
|
||
26 (全日制)电响应膜研发与高效净水技术创新 |
徐莉莉
|
||
27 (全日制)景观空间分析与过程模拟 |
杨磊
|
||
28 (全日制)环境分析与毒理(二) |
尹俊发
|
||
29 (全日制)受损水生态系统修复原理与应用 |
于洪伟
|
||
30 (全日制)流域水环境物质(磷)过程与效应研究 |
张文强
|
||
31 (全日制)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 |
张岩
|
||
32 (全日制)新型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 |
周群芳
|
||
086000 生物与医药 | 1 | ||
01 (全日制)合成微生物组与环境健康 |
刘斌
|
||
02 (全日制)药物合成化学 |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