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包含力学多分支学科、以基础性研究为本的国家级力学研究机构,在力学前沿领域推动学科进步,在国际力学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为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和交叉综合性重大问题提供力学基础性支持;是经国家教委批准按力学一级学科招生的单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力学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具备优良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力学专家,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计算条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课题,学术氛围浓厚。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026年拟计划招收5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生),分春、秋季两次进行,其中春季只招收硕博连读生,秋季对外普通招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2026年秋季针对普通招考博士生采取“申请-考核”制招考方式,具体招考时间和方式另行通知。 主页网址:http://www.imech.ac.cn 电子邮箱:zs_office@imech.ac.cn
单位代码 | 80007 | 单位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 | 邮政编码 | 100190 |
联系部门 | 教育处 | 联系电话 | 010-82544113 | 联系人 | 常老师 |
电子邮件 | zs_office@imech.ac.cn | 目录类别 | 博士 | ||
网址 | http://www.imech.ac.cn |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预计招生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9 | |||
01 (全日制)生物力学 |
吕守芹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
01 (全日制)生物力学 |
杜宇
|
同上 | 最终招生人数以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 |
02 (全日制)动力学与控制;空间弱力测量技术;力学测量中的光学技术 |
段俐
|
同上 | ||
03 (全日制)激光制造工艺力学;高性能增材制造/先进焊接/表面工程技术 |
何秀丽
|
同上 | ||
04 (全日制)等离子体动力学 |
胡远
|
同上 | ||
05 (全日制)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力学与控制;遥科学中的力学问题 |
李文皓
|
同上 | ||
06 (全日制)动力学与控制;相对论天体力学;空间弱力测量技术;力学测量中的光学技术 |
罗子人
|
同上 | ||
07 (全日制)应用等离子体力学 |
黄河激
|
同上 | ||
08 (全日制)软物质力学、微重力复杂流体 |
徐升华
|
同上 | ||
09 (全日制)相对论天体力学;空间弱力测量技术;力学测量中的光学技术 |
徐鹏
|
同上 | ||
080102 固体力学 | 14 | |||
01 (全日制)固体变形与本构理论;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冲击动力学;新型结构材料力学 |
陈艳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最终招生人数以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 |
02 (全日制)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制造与可靠性;实验固体力学;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仿生材料与生物固体力学 |
郇勇
|
同上 | ||
03 (全日制)波动、振动与噪声;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制造与可靠性;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新型结构材料力学 |
姜恒
|
同上 | ||
04 (全日制)固体变形与本构理论;冲击动力学;新型结构材料力学固体变形与本构理论;冲击动力学;新型结构材料力学 |
蒋敏强
|
同上 | ||
05 (全日制)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接触、摩擦与表界面力学 |
刘小明
|
同上 | ||
06 (全日制)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制造与可靠性;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 |
刘屹东
|
同上 | ||
07 (全日制)固体变形与本构理论,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计算固体力学与机器学习 |
钱桂安
|
同上 | ||
08 (全日制)固体变形与本构理论/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接触、摩擦与表界面力学 |
宋恒旭
|
同上 | ||
09 (全日制)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 |
苏业旺
|
同上 | ||
10 (全日制)固体变形与本构理论/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 |
孙成奇
|
同上 | ||
11 (全日制)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冲击动力学 |
汪海英
|
同上 | ||
12 (全日制)计算固体力学与机器学习 |
王云江
|
同上 | ||
13 (全日制)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制造与可靠性;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冲击动力学;新型结构材料力学 |
魏炳忱
|
同上 | ||
13 (全日制)材料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制造与可靠性;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冲击动力学;新型结构材料力学 |
张坤
|
同上 | ||
14 (全日制)接触、摩擦与表界面力学;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冲击动力学;新型结构材料力学 |
魏延鹏
|
同上 | ||
15 (全日制)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新型结构材料力学 |
武晓雷
|
同上 | ||
16 (全日制)固体强度、损伤、断裂与疲劳;极端条件下材料与结构力学;计算固体力学与机器学习;冲击动力学 |
袁福平
|
同上 | ||
17 (全日制)接触、摩擦与表界面力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尺度力学;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力学;软物质与柔性结构力学;力化学耦合;物理力学 |
袁泉子
|
同上 | ||
18 (全日制)波动、振动与噪声;接触、摩擦与表界面力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尺度力学 |
张吟
|
同上 | ||
080103 流体力学 | 18 | |||
01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崔凯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最终招生人数以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 |
02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 |
董明
|
同上 | ||
03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传热传质与燃烧;实验流体力学 |
范学军
|
同上 | ||
04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李新亮
|
同上 | ||
04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方剑
|
同上 | ||
05 (全日制)微纳尺度流与界面流动;生物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 |
关东石
|
同上 | ||
06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计算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郭迪龙
|
同上 | ||
07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王春
|
同上 | ||
07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汪运鹏
|
同上 | ||
07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韩桂来
|
同上 | ||
08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生物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何国威
|
同上 | ||
09 (全日制)高温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胡宗民
|
同上 | ||
10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多相流、渗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晋国栋
|
同上 | ||
11 (全日制)高温气体动力学 |
李飞
|
同上 | ||
12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 |
李进平
|
同上 | ||
13 (全日制)多相流、渗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 |
李凯
|
同上 | ||
14 (全日制)多相流、渗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传热传质与燃烧 |
李森
|
同上 | ||
15 (全日制)高温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与非平衡流动;多场多介质耦合与流动控制;计算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李帅辉
|
同上 | ||
16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传热传质与燃烧;实验流体力学 |
岳连捷
|
同上 | ||
16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传热传质与燃烧;实验流体力学 |
刘起立
|
同上 | ||
17 (全日制)多场多介质耦合与流动控制;渗流力学 |
凌博闻
|
同上 | ||
18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传热传质与燃烧;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仲峰泉
|
同上 | ||
19 (全日制)计算流体力学 |
申义庆
|
同上 | ||
20 (全日制)高温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与非平衡流动;计算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孙泉华
|
同上 | ||
21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计算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流动控制 |
孙振旭
|
同上 | ||
22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与非平衡流动;多场多介质耦合与流动控制;实验流体力学 |
汪球
|
同上 | ||
23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杨国伟
|
同上 | ||
24 (全日制)微纳尺度流与界面流动;微重力流体力学;多场多介质耦合与流动控制;实验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 |
朱志强
|
同上 | ||
25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智能流体力学 |
王士召
|
同上 | ||
26 (全日制)传热传质与燃烧;实验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微重力燃烧实验与理论 |
王双峰
|
同上 | ||
27 (全日制)旋涡、空泡与分离流动;水动力学与环境流体力学;多场多介质耦合与流动控制;智能流体力学 |
王一伟
|
同上 | ||
28 (全日制)水动力学与环境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 |
王展
|
同上 | ||
29 (全日制)微纳尺度流与界面流动 |
武作兵
|
同上 | ||
30 (全日制)稀薄气体与非平衡流动;计算流体力学 |
肖天白
|
同上 | ||
31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多相流、渗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流动噪声与气动声学;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徐多
|
同上 | ||
32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计算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杨晓雷
|
同上 | ||
33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多相流、渗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水动力学与环境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杨子轩
|
同上 | ||
34 (全日制)传热传质与燃烧;计算流体力学 |
姚卫
|
同上 | ||
35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计算流体力学 |
于长平
|
同上 | ||
36 (全日制)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流体力学 |
余西龙
|
同上 | ||
37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张陈安
|
同上 | ||
38 (全日制)湍流与流动稳定性;水动力学与环境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多场多介质耦合与流动控制;计算流体力学;智能流体力学 |
张星
|
同上 | ||
39 (全日制)微纳尺度流与界面流动;高温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与非平衡流动;计算流体力学 |
张勇豪
|
同上 | ||
40 (全日制)多相流、渗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微重力流体力学;传热传质与燃烧;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赵建福
|
同上 | ||
41 (全日制)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与非平衡流动 |
赵伟
|
同上 | ||
42 (全日制)少干-流体力学 |
王展
|
①英语一②专业素养测试③专业课 |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 |
080104 工程力学 | 9 | |||
01 (全日制)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结构动力学;高速列车、海洋结构等大型工程结构物的动力响应、稳定性和流固耦合 |
曾晓辉
|
①申请-考核制外国语②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一③申请-考核制业务课二 | 最终招生人数以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 |
02 (全日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传热传质与燃烧,热系统动力学 |
李腾
|
同上 | ||
03 (全日制)岩石力学与工程;土力学与结构稳定性;深空岩土力学 |
李玉琼
|
同上 | ||
04 (全日制)油气渗流力学;土力学与结构稳定性;山地灾害力学 |
鲁晓兵
|
同上 | ||
05 (全日制)流固耦合力学;结构力学设计与性能评价;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宋宏伟
|
同上 | ||
06 (全日制)爆炸力学 |
吴先前
|
同上 | ||
07 (全日制)多相分离与计量力学;多相流体力学、混合物流变学 |
许晶禹
|
同上 | ||
08 (全日制)海洋土力学;油气渗流力学;流固耦合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土力学与结构稳定性 |
张旭辉
|
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