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1608班一场特殊的班会
10月14日上午,在生命学院1608班科学家班主任、生物物理所副所长许瑞明研究员的组织下,该班的全体学生在生物物理所参加了一次特殊的班会——生命科学的体验之旅。上午9时许,已经等候在会议室的许瑞明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了热情欢迎。接着,他从生物物理所的历史沿革谈起,介绍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自1958年建所以来,在贝时璋、邹承鲁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劳,研究所开创并推动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内多个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在许老师的介绍中,同学们知道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分子结构测定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大科研工作,都离不开生物物理所科研人员的贡献;生物物理所的科学家对30nm染色质三维结构的解析工作成果,被写进了国内外的多本 “权威级”教科书;当讲到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评选的首届国际早期生涯奖中7名获奖中国科学家,目前有4位在生物物理所工作时,学生们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随后,为了让学生们对生命科学及科研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许老师安排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参观中科院蛋白质科学平台、生物物理所脑成像研究平台、生物成像技术平台,并亲自带领其中一个小组。在参观脑磁图系统时,讲解老师特意带学生们参观了与之配套的液氮回收系统。许老师补充道:“脑磁图系统的工作中需要液氦,而我们国家是不产液氦的,都是从国外进口。这套液氦回收系统则可以帮助我们大大地降低科研成本。”有学生问:“那为什么不使用液氮?”许老师解释说:“因为需要超低温的工作环境,液氦的温度是远低于液氮的。”在磁共振脑成像中心,讲解老师生动地将核磁共振系统在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比喻为宇宙研究中的“哈勃望远镜”,并带学生参观了国内唯一的7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国内首台3T功能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生物成像技术平台,讲解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不同的电子显微镜,介绍了成像原理及如何进行病毒和细胞的三维成像。在蛋白组学技术平台,许多学生是第一次进入这种专业的生物学实验室,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多种实验设备,并聆听实验室老师讲解了质谱等分析工作的原理。这次特殊的班会活动结束之际,同学们表示:“这次的参观经历增加了我们对生物研究的了解,增强了我们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与喜爱。也有点意犹未尽,期待着能再有这样的参观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