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校长致广大考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我很高兴地获悉,您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您对未来有美好的追求。像所有其他大学校长一样,我特别想将您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聚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是有抱负大学的共同追求,我们国科大当然也不会例外。为此,我在这里向您简要介绍国科大的本科教育体系,请您评判这是否同您的理念和要求相契合?希望它能增强您报考我们国科大的信心。
您可能已经知悉,国科大的本科生培养目的是非常“单纯”的,即为我们国家,尤其是为我们中国科学院一百余个研究所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未来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本科时期先打下扎实的学问基础,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到条件最好的研究所和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最终把中国科学院作为未来事业发展之地。国科大一年招收七千余名硕士生,中国科学院一年新入职的青年博士在二千人左右,比之每年三百余名的本科招生规模,我们完全有条件为国科大本科生毕业后的深造及长远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我们既然把未来的科学家作为培养目标,那么,在本科生培养体系上,也得有相应的特色与创新。为此,我们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讨论,已形成系统的设计,我在这里择要向您做个介绍。
一、我们把眼光、胸怀、品格、性情、气质的熏陶和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为此,我们在北京地区的研究所中,遴选了一支由院士、“杰青”等组成的学业导师队伍,每个本科生可根据其专业兴趣,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位学业导师。虽然这些导师不一定能亲自给本科生讲授很多具体的课程,但他们将在学风道德、科学思维、人生理想、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心理健康等等方面,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感化作用。同时,导师及其团队成员还将在课程选择、学习方法、科研实践、兴趣培养、职业规划、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懂得感恩,懂得报答社会。
我们的班主任、辅导员体系也将别具特色。我们准备为每一百名学生配备一个专职辅导员,每三十个学生配备两个兼职班主任,其中一个资深班主任为中科院某一研究所的所长或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长,另一个为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专职教师。辅导员将从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方面关注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上的困难;资深班主任会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交流交往,解答大家的疑惑,组织学生参观了解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年轻班主任则将与每个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
我们设计这样的导师制与班主任、辅导员体系,其最终目的是落实国科大向社会、向家长做出的承诺: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家孩子来培养。我们的看法是:本科阶段,是年青人完成从“心理叛逆期”到“性格成熟期”转换的关键时期,如能得到其崇拜“偶像”的关心、关爱、关怀、关注、鼓励、指点、熏陶,他们一定会成长为眼光高远、胸怀开阔、情感丰富、心地善良、性情平和、乐于助人的优秀人才。
我们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的设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把落脚点放到学生的情怀培养上。我们将强化助学,相对淡化奖学。首先,对来自贫困地区和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我们会有“一对一”的结对帮扶,这些结对“帮学”的同志大都来自我们中科院的机关和研究所,以及国科大内部。前些天,我们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告诉我,她已联络我们院内的一些著名女科学家,已准备好“一对一”帮扶所有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女学生,希望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女性科学家。她们的行动让我非常感动。其次,对同一等奖学金,我们将在奖金数量上分不同档次,鼓励获此等奖学金但家庭条件优裕的同学,发扬互帮互助的风格,自愿拿低一档奖金,其余部分将作为该学生对“同学互助基金”的捐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同学间兄弟姐妹般的情谊。
当然,国科大校园内还会有大量的人文、艺术类讲座,一些著名科学家将会结合他们自己的科研生涯,给年轻学子讲科学与祖国,科学与人生,科学与艺术,激励他们为共和国的明天传承学术,创新创造,实现理想。
二、在本科阶段,国科大将特别强调基础扎实,尤其是数理化、语言和计算机基础。比如,所有专业都要同数学专业的同学一样,学五门数学课,同物理专业的学生一样,学五门物理课;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大部分专业还会安排另外的数学课和物理课。我们还设计了双专业/双学位制度,每个学生只要修完本专业规定的课程,再修四到六门其他专业的高级课程,均有可能拿到双专业学历,如进一步把本专业的毕业论文同另一专业结合起来完成,还可能拿到双学士学位。为鼓励学生打好基础,如果学生本科毕业进入国科大读研后,还可续修另一专业没有修完的课程,完成双专业/双学士学业。
我们将特别鼓励每个同学在修完主修专业的必要学分后,辅修数学或物理的双学位,这是因为扎实的数理基础对其他所有的研究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创出这样的口碑:国科大毕业生的数理基础特别扎实,专业水平也达到一流。
三、我们坚信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最大动力,因此,国科大将在最大程度上尊重、满足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专业课程设计上,我们将尽可能地压缩必修课程的比例,以便给学生腾出时间去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其次,我们将大量邀请我院负责或参与国家级大项目的科学家到学校做讲座,让同学们尽早了解中科院在从事哪些科学问题的研究,在从事哪些前沿技术的研发;另外,我们也将邀请一些国内外学术大师,围绕一系列科学难题,开展“展望式”讲座。我们相信,通过这些讲座,每个同学都会发现值得自己毕生去从事的研究领域。我们已经做出安排,每周都会有针对本科生的两个科学讲座。
在本科四年中,每个同学均可根据兴趣,至少有三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机会。他们到校后,先有一年半时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这个阶段结束后,他们可选择专业,同时可相应变换学业导师;接下来的一年半以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对专业基础课,我们着重强调的是覆盖面要广,同时辅以大量专业方向上的讲座,以便同学们选择下一阶段的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方向确定后,学生可以选择我院本方向最好的专家作为导师,一边参加高级课程或研讨班的学习,一边阅读专业文献,为开展毕业论文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本科毕业后,如您有志于研究生深造(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有志深造),我们将根据您的兴趣,为您联系相应的研究所和研究团队。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鼓励大跨度的学科交叉。比如,您是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毕业,您可以争取去物理所读研,也可以申请到材料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通讯领域读研,甚至可以申请到资源环境领域读研,如我院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物理海洋、空间物理、数字遥感等研究单元均喜欢招收物理专业的毕业生。
当然,我们尊重您的兴趣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您必须(!)认真学习,刻苦学习,决不能把大好时光用在玩电游等嬉戏之中。如您不认真上课,不按时交作业,或作业存在抄袭现象,一定会有班主任、辅导员、助教找您谈话,提出警诫,并且会一直 “关注”您,直到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止。我们这样做,既是为您负责,也是为您的父母负责,更是为我们自己负责。试想,我们投入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如不能产出高质量的人才,那就是失责。因此,尽管我们国科大一年招收七、八千硕士研究生,但我也决不保证我们自己培养的本科生就一定都能免试上研究生,我只保证一定给每个好学上进的学生提供深造的机会,满足自己兴趣的机会。
四、我们将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知您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在大学四年,学到知识重要还是提升能力重要。估计,您一定会回答:二者都重要。确实,大学学习既要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也要提升个人的能力。但如果硬要比较二者中,哪个更重要的话,我倒愿意回答能力更重要,尤其从培养未来科学家的角度来回答此问题。首先,科研工作是“智力密集型”的活动,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取得原创性成果。还有,知识在不断地更新,科学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这就需要出众的自学能力。正因为如此,国科大将扎扎实实地推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已经向我们的人文学院布置任务,本科生进校以后,要请从事科学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教授,首先给大家做一个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讲座。我希望同学们在具体知识学习过程中,有能力从方法论层面去体悟科学思维的真谛。我相信您一定知道“批判、质疑”在科学思维中的重要地位,但您不一定已经掌握批判的方法,质疑的途径,不一定完全明白什么叫理性的批判,什么叫合理的质疑。其实,科学思维是有规范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更是这样。历史上大量激动人心的科技进步实例,足以说明这个规范的存在。总之,我希望国科大的学生进校后不久,在思维能力上有一个大的进步。当您同别人讨论、争论问题时,当您在分析、评论某一社会现象时,当您向老师发问时,甚至当您质疑某一教科书的某一观点时,都能体现出正确的思维方式,体现出逻辑的严密性。当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我们会始终极其重视这一点。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在第一学期的授课上就体现出来。我们的授课教师将把课堂讲解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推导、知识结构、逻辑联系、历史演进、前沿问题等方面,即把概念、原理讲清楚,把框架讲清楚,而框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则要求同学们通过自学、研讨、请教等过程自己补充进去。这样的学习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而预习本身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我已要求授课老师,国科大课堂教授进度应比一般大学快百分之三十左右,我相信好老师很容易把问题讲明白,好学生都具有一点就明的灵气。
当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因此,我们会努力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统一到我们的教学全过程中去。
五、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将逐步完成从“填鸭式”到“研讨式”的转型。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我们国家的中学教学大都具有“填鸭式”特征,即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不厌其细地解答,学生则不厌其多地记忆。这样的教学固然可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做出“标准”的答案,但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尤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则还是弊端颇多。对优秀科学家而言,透过某一现象,能够针对其本质而做永恒的追问,是一个基本的素质。这方面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大小。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还没有跳出“填鸭式”教学方式的桎梏,这或许是 “钱学森之问”的部分答案。
中科院既然要从事本科生培养,就必定要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出先进性。为此,国科大将循序渐进地推进“研讨式”教学。在基础课学习阶段,每门课的学习都会穿插一些研讨课,这些研讨课将围绕课程难点重点,把学生分成小班,由助教或学生自己来主持,它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到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绝大部分课程均将实行小班制,研讨课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实习阶段,研讨课将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围绕具体科学问题的专题性研讨,将在研究所内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将共同参与。
我们还会针对一些并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进行研讨,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构建能力等。
六、国科大将十分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我们已经做出设计,对重点课程和核心课程,学生最后的成绩,将由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部分综合后给出,并且平时作业的成绩将占不小的比例。为此,每门这类课程都将组织一支助教队伍,每30-40个学生配备一名助教,他们除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之外,还要负责作业的批改,并且每次作业都要评分。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因为我们相信知识、学问要靠平时积累,不是可以突击学会的。我们常常痛心地看到,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反而出现厌学现象,平时不认真学,考试前夕突击一下,把考试应付过去后,不久就忘得差不多了。国科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做了严密的制度设计,其中之一就是把平时成绩计入最终的课程成绩。
七、国科大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见世面,因为多见世面是形成良好判断力,形成高远眼光的必要条件。我们的研究所中有世界级的实验设备,全国80%左右的大科学装置由我们中科院管理运行,当然我们的优秀科学家集中度最高,这些都是国科大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的学生会有参观这些装置、拜访这些科学家的众多机会;在大三的下半年,或大四的上半年,我们将为愿意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所访学的学生创造条件,希望他们早日形成世界性眼光;我们将邀请到中科院访问的世界级科学家到国科大做报告,让学生多多领略科学大师的风采。
八、国科大将组织名师上讲堂。或许您已经访问过我们的招生网站,已经看到我们第一学期的课程表。我们本科第一学期有二门数学课,分别由席南华院士和袁亚湘院士担任首席授课教授,席院士是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学术院长,国科大副校长,袁院士曾任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两位院士都很年轻,都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我们的物理课由来自物理所的向涛院士担任首席授课教授,他的理论功底非常深厚;我们的计算机课程由来自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孙晓明研究员主持,他是当年清华“姚班”的优秀教师;我们的英语选修课均由以英语为母语的外藉教师授课。对于这样的超强阵容,您或许会有“杀鸡焉用牛刀”之感。其实不然。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高等教育最应该花大气力的是大一。因为大一学生要从中学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大学的学习方式,如果老师指导得法,学生就易于顺利完成这个转变,接下去的学习就能很好地适应。年轻学子或多或少会有偶像崇拜心理,面对学术大家的授课,他们在肃然起敬之余,一定会充满主动学习的动力。
中学阶段,老师教授每门课程,都可能有意无意地告诉学生,此课程的知识是完备的,你们只要接受即可。而到了大学,如老师还要这样讲,就不甚合适了,因为任何一门学科,我们现有的知识是不完备的,正因为这种不完备性,才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去发展学科、建设学科。因此,一名优秀的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他既要用融会贯通的方式告诉学生现有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我们还不具备,需要大家今后去发现、去创造。所以,我们延请名师上讲堂,是利用他们对一门学科的深刻理解,尽早引导学生理解前沿科学问题。当然,中科院有条件做这件事。当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我们将延请更多的前沿领域专家进入讲堂。请记住:我们国科大教学工作的核心使命非常明确,即遴选、组织中科院最优质教育资源,适当引入外部资源,以提供给学生。
亲爱的同学,我向您介绍的一些国科大办学理念与措施,不知对您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不知能否坚定您报考我们国科大的信心?当然,我也不避讳,国科大也是有不足的,我也注意到网络上围绕这方面的一些讨论。比如,说国科大不是985、211大学,而现在的一些单位在招工时,非985、211大学毕业生不要。是的,国科大是2012年才从中科院研究生院转成大学的,之前我们并不算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当然不会进入到985和211系列。需要说明的是,“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其核心内容是加大对部分高等学校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经费方面。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先于“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当然包括了对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支持。至于毕业以后找工作,我想更不会是问题。说句心里话,我们并不鼓励打算本科一毕业就去工作的考生报考我们,我们希望他们进一步深造,尤其是希望他们在中科院继续深造。
也有人担心国科大是第一次招本科生,缺乏经验。是的,经验肯定是缺少的,但它反过来促使我们深刻地反思中国现阶段本科教育所存在的弊端,促使我们积极吸收国际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发挥我们中科院特有的优势,力争走出一条创新性和引领性的路子。更何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都当过本科生,都读过研究生,都有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经历,对人才成长的规律还是有深入理解的,我们相信本科教育经验不足不应是个问题。
也有人担心国科大玉泉路校区规模不大,国科大以理工科为主,人文类课程相对缺少,校园的生活可能不够丰富多彩。是的,我承认这是我们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玉泉路校区只可容纳2500名左右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这个规模在短期内扩大不了,所以校园可能会安静一些,生活不那么热闹,但对于那些真正想集中四年时间,寒窗苦读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是缺点,更何况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
国科大的人文类教育,主要通过大量名家讲座完成,当然我们也有人文类必修课,还会开设大量的文、史、哲、政、经、法、艺术类选修课,因为我们立志于为未来培养文理兼修的科学家。
亲爱的同学:谢谢您看完我这封长长的信!同时希望您相信一位科技界老人对青年才俊的渴望之心。再次真诚希望您报考我们国科大。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破解“钱学森之问”。
亲爱的同学,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科技的“火车头”。依托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国科大是求知的殿堂,是科学的圣地,是自由的沃土,是温暖的家园,是科学家的摇篮,更是实现您科学人生梦想的最好平台……!
您是年青有为的未来科学家,请报考国科大!
2014金秋,我在北京等着您!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
2014年6月3日